课程目标:通过自然观察与团队协作强化持续注意力,培养分工专注与问题解决能力,提升环境敏感性与抗干扰意识。
课程时长:40分钟
一、导入环节(5分钟)
活动1:探险队宣誓+森林谜题
探险队宣誓仪式(1分钟):
教师佩戴“探险帽”,学生双手搭成“望远镜”手势,齐喊:“专注探险家,森林不迷路!”
复习上节课“艺术符号密码”口诀。
森林地图谜题(4分钟):
展示破损的“森林藏宝图”(缺失关键地标如河流、巨石),播放鸟鸣与风声背景音。
提问:“地图缺少什么线索?我们需要用超级观察力修复它!”
分发“探险日志本”,记录本课任务线索。
二、基础训练(15分钟)
模块A:自然观察特训(5分钟)
树叶侦探(3分钟):
观察不同树叶(枫叶、银杏、松针)的脉络与边缘,用拓印纸记录特征并命名(如“锯齿武士”)。
干扰设计:观察时播放突然的动物叫声测试专注力。
石头密码阵(2分钟):
根据指令排列石头(如“按大小升序排列”或“灰色石头在右侧”),限时完成并破译隐藏符号(如箭头指向宝藏点)。
模块B:听觉定向训练(5分钟)
声源定位赛(3分钟):
隐藏蓝牙音箱播放水流声、啄木鸟声,学生闭眼指认声源方向并标记在地图上。
进阶任务:同时追踪两种声音的移动轨迹(如水流声渐强+鸟声渐弱)。
自然节奏模仿(2分钟):
用木棍敲击模仿雨滴(快速轻敲)、雷声(重击地板)、风吹树叶(摩擦砂纸)的节奏,小组接力完成“森林交响曲”。
模块C:团队协作挑战(5分钟)
丛林独木桥(3分钟):
用长木板模拟独木桥,两人一组搬运“物资箱”(纸盒),需一人观察路径(避开“沼泽”标记)、一人专注平衡。
失败情景:若掉落物资,全组学青蛙跳3次“补充能量”。
植物传声筒(2分钟):
用空心树枝或纸筒传递密语(如“松果在东北角”),末位学生复述并在地图标记位置。
三、进阶训练(15分钟)
模块D:生态问题解决(10分钟)
森林医生诊断(5分钟):
提供“病态植物”照片(黄叶、虫洞等),小组讨论病因(缺水/虫害/光照不足)并设计解决方案(如“搭建遮阳棚”)。
用自然材料(树枝、树叶)制作模型展示修复方案。
抗干扰导航赛(5分钟):
根据地图寻找隐藏“宝藏盒”(内含拼图碎片),途中设置干扰项:
视觉干扰:虚假路标(错误箭头)
听觉干扰:播放反方向声源
成功条件:集齐拼图并还原“森林守护者”图案。
模块E:自然记忆库(5分钟)
森林记忆银行(3分钟):
限时观察自然物品展台(松果、羽毛、树皮等),闭眼描述细节并匹配到对应名称卡。
干扰项:记忆期间穿插无关提问(“你喜欢西瓜吗?”)。
时间胶囊树洞(2分钟):
写下本课学到的专注技巧,封入“树洞信封”(纸筒)并约定一个月后开启。
四、总结与放松(5分钟)
森林勋章授予(2分钟):
颁发勋章:
金眼睛奖(最佳自然观察者)
声波猎手奖(声源定位最准者)
团队守护者奖(问题解决最优组)
自然冥想(3分钟):
播放溪流声,教师引导:“想象专注力像树根一样扎进大地,风吹过时,树叶沙沙响但树干稳稳不动。”
课后练习:家庭自然任务
目标:将自然观察与团队协作融入生活,巩固环境敏感性与任务规划能力。
任务1:阳台微观森林
连续三天观察阳台/窗台植物,记录:
叶片颜色变化(如“第2天新芽出现”)
昆虫到访次数(蚂蚁、蝴蝶等)
制作“迷你自然博物馆”(用纸盒展示记录与标本)。
任务2:家庭声波地图
散步时记录5种自然声音(鸟鸣、风声、脚步声),绘制“声音热点图”并标注最需专注的声音(如“鸟鸣方向藏着小猫”)。
任务3:抗干扰寻宝赛
家长在家设置寻宝路径(如“从沙发到书架”),孩子需:
避开干扰(家长故意掉落物品)
根据线索卡找到“宝藏”(如拼图碎片)
录制寻宝过程并分析抗干扰策略。
任务4:团队建造挑战
全家用废旧材料(纸箱、吸管)搭建“昆虫旅馆”,分工:
孩子负责设计入口形状
家长协助裁剪
记录合作中的专注时刻(如“10分钟无中断搭建”)。
家长支持指南
自然化提示技巧:
当孩子分心时,用自然隐喻提醒:“你的注意力小鹿跑偏啦,快用望远镜找回目标!”
工具包建议:
准备“探险家工具包”(放大镜、记录本、标本袋),增强任务仪式感。
错误转化策略:
若任务失败,用“自然修复”话术:“暴雨冲垮了小桥,但我们学会了更坚固的搭建法!”
扩展资源推荐:
绘本《森林里的秘密》、纪录片《微观世界》(片段观看)。
课程亮点:
多场景整合:从森林到家庭阳台,构建连贯的探索叙事。
干扰分级设计:通过可控干扰源(错误路标、声音误导)模拟真实挑战。
家庭协作赋能:推动亲子共同参与自然项目,强化社会性专注力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